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
一本有助于讀者了解歐盟的困境和可能的未來的書。
經濟復蘇乏力,政治格局瞬息萬變,社會模式難以為繼,難民洶涌而至,能源依賴日益嚴重,優選變暖迫在眉睫……過去強大的歐洲如今仿佛處于暴風雨的前夜,寧靜卻暗潮涌動。如何才能扭轉現在的局面?歐洲的未來,或者更確切地說,歐盟的未來何在? 圍繞著“歐盟何去何從”的問題,作者考察了六大主題:一是"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歐盟",闡述歐盟目前面臨的主要考驗和未來展望;二是"緊縮及其后",主要分析2008年優選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以及歐洲的應對;三是"社會模式",主要討論歐洲經典社會保障模式所面臨的問題及未來社會保障模式的應然選擇;四是"世界主義要務",主要描繪歐洲所面臨的各種分裂趨勢,說明世界主義在整合歐洲中的重要性;五是"氣候變化與能源",主要考察當今世界的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問題以及歐盟在應對這些問題時的角色和采取的舉措;六是"尋求關聯性",說明冷戰后歐洲在地緣政治上的地位變化和策略調整的重要性。
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世界有名社會學家、社會理論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院長。 譯者 陳志杰,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江蘇省科技翻譯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出版《文化與公民身份》《社會工作教育與培訓》等譯著6部。 郭忠華,博士,中山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出版了《公民身份的核心問題》《現代性理論脈絡中的社會與政治》《解放政治的反思與未來——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思想研究》等多部著作。
引言 章 作為命運共同體的歐盟 已取得多大的進展 并非的問題 民粹主義的興起 自下而上 英國與歐洲 第二章 緊縮及其后 緊縮的影響 堵住堤壩漏洞的手指 增長戰略 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的來臨 數字化生產 把工作崗位帶回來? 把資金帶回來 第三章 取消社會模式? 黃金時代,抑或不是? 從福利國家到社會投資型國家 危機的后果 財富、貧困與不平等 削減開支與利益改革是否兼容? 未來的沖擊 老齡化與年輕化第四章 世界主義要務 全球化與移民 非傳統的傳統 焦慮時刻 多元文化主義是什么? 移民與團結 跨文化主義 “歐洲”價值觀?第五章 氣候變化與能源 碳排放交易體系 聯合國進程 一個 “非典型環保主義者”的告白 能源的三難困境 過渡時期的技術 能源投資與經濟復蘇 第六章 尋求關聯性 權力及其弱點 冷戰及其后 歐盟與俄羅斯 歐洲安全,抑或安全缺失 不錯代表與世界其他地區 結論 索引
英國與歐洲 丘吉爾在蘇黎世的演講已說得很清楚:英國不會成為他所構想的歐洲合眾國的組成部分。正如他在另一次演講中所提到的, “我們與歐洲站在一起,但不附屬于它……如果英國必須在歐洲與大海之間作出選擇,她總是會選擇大?!?。自歐洲計劃出現以來,許多人與丘吉爾一樣把英國看作一個超然獨處的國家。工黨政府拒絕參與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大會。歐洲煤鋼共同體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并于其后成立了歐盟。主要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英國政府在保守黨人愛德華·希斯的帶領下于1973年加入了歐共體。 差不多就在加入歐共體那天的四十年后,首相戴維·卡梅倫就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發表演講,他所強調的是經濟動機。他承認英國 “有著島國的天性”,容不下任何對其主權的威脅。不過,與此同時,英國是一個 “向外探索,面向世界”的國家。在英國人眼里,歐盟的主要基礎 “是單一市場而非單一貨幣”。歐盟成員國有責任 “為歐洲各民族靠前的緊密聯盟奠定基礎”。他說,英國尊重其他國家追求這一目標的愿望,但對于英國, “也許還有其他國家”而言,可能還有其他目標??穫惓姓J,此時此刻歐元區能做的唯有走自己的路,實現 “更加緊密的經濟和政治一體化”,但英國 “永遠不會接受那個目標”或者加入歐元區。英國愿意與其他歐盟國家通過協商的方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新辦法,想要走一條與大多數,甚至與所有其他歐盟國家都不同的道路。在某個特定的時點將舉行全民公投,讓人民有機會自己做決定。 整個歐洲對此作出的回應表明,卡梅倫對歐盟未來的構想,即把單一市場設定為其典型特征,并不為其他歐盟成員國所認可。甚至那些一般看來與英國走得很近的國家,如丹麥和瑞典,其領導人對于英國首相的演講都只是緘默不語。其他成員國可能并不會像英國那樣,用卡梅倫的話來說,把歐盟視為 “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而 “不是目的本身”??穫惏l表此次演講主要是為了壓制或安撫托利黨(保守黨)內部的疑歐派,但從這一方面來看并沒有成功。 當前的狀況使所有人都進退兩難。一旦英國決定否決推動歐元區改革所需的變革,它將面臨歐盟其他成員國的激烈反應。然而,倘若其優選的成員國之一決定抽身離去,歐盟就會被削弱。當然,這種事也許不會真的發生,可以作出某種補救。英國可能聲稱,其他國家的要價太高;其他歐盟國家則會堅守底線,抵制英國的要求。然而,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一方似乎都不可能成為優選的贏家。盡管英國遠遠地偏離了歐盟為求生存而確定的發展方向,但它依然是歐盟的一個棘手和挑剔的伙伴,也是歐盟的一分子。 英國似乎一度被認為有可能成為一大群 “編外國”——歐元區外的成員國——的。這一種狀況尚未成為現實。與歐元區 “編內國”相比,“編外國”實際上沒有那么統一。它們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的類別。大多數為“準編內國”。換言之, 它們是被迫按照既定的路線走,準備采用歐元,且大多打算履行義務。在歐元區內走發展之路,相應地調整其政策,盡可能全面參與相關會議并簽署協議,這些都是符合它們的利益的。另外,還有兩個國家處于更加舉棋不定的狀況,即前面所提到的丹麥和瑞典。與英國一樣,丹麥選擇不加入歐元區。然而,其貨幣卻與歐元掛鉤。丹麥因此是個 “有著本國貨幣的、事實上的歐元國家”。該國已經簽署了 《財政協定》。瑞典與此又不同,它安然無事地度過了經濟危機,當時沒心情去仔細考慮歐元區成員國身份的事情。不過,它沒有確定不加入。英國政府獨自宣布:英國永遠不會加入歐元區;必須根據英國的利益進行調整,制定新政策;要在特定時間就歐盟成員國身份進行全民公投。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該如何是好呢?我認同英國在某個時點就進/退問題進行公投的做法,這將會是半個世紀以來這個國家所作出的很重要決定。但在此之前必須有公開全面的辯論,論辯雙方進行廣泛、理性的交流,說清楚各自的觀點。然而在實施前對此設置特定的時限,從英國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卡梅倫先生所做的肯定是錯誤的。有可能出現的很糟糕情況是,任何一個政府都可能因為靠前黨派紛爭而動不動就進行全民公投。我在這里不想詳細探討雙方的論辯。無論如何,這主要取決于歐元的未來和歐盟今后的發展狀況。假若可以建成一個新歐洲,我相信,英國如果身處其中而非置身事外,它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將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然而,就此事進行廣泛的辯論,本身就是一件很好有價值的事情。但英國人必須弄清楚,至關重要的不僅是歐盟成員國身份,而且包括英國要成為什么樣的國家。換言之,一旦選擇離開,這個國家將不得不鑄就新的、前瞻性的身份。 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認為現有的國家實體無法在歐盟之外很好地生存下去,盡管從整個世界的意義上來說,它們比從前縮小了很多。與挪威和瑞士進行對比,毫無意義。如果真要進行對比的話,更好的參照對象可能是加拿大。加拿大雖然是一個繁榮的國度,但處于比它遠為強大的鄰居的陰影之下。到目前為止,它已控制住了自己的內部分裂,但其經濟嚴重依賴美國,盡管其平均生活水平只是比美國略低。在靠前舞臺上,加拿大有著重要的外交地位,在優選許多領域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它現在是北約成員國,也是英聯邦成員。對于一些人而言,英聯邦是英國離開歐盟之后所要依靠的主要組織機構。英國可能希望發揮比加拿大更大的影響力,因為它的人口要比加拿大的多,也因為它在世界歷目前曾經扮演過的角色,比如它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然而,離開歐盟以后,國家的真正重建必須拋開這些歷史包袱。從它在安全理事會的席位看,脫歐無疑將置這個國家于極大的壓力之下,也可能使英國喪失那些愿意支持它繼續前行的盟友。蘇格蘭幾乎肯定會尋求再次進行脫英的公投,且這一次很有可能成功。 跨大西洋的聯系可能會減少,盡管不會消失。美國將有必要與歐盟就幾乎所有重要問題進行直接協商。如果美國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拓展合作關系,那么獨立其外的英國將不得不自己去商談那些特別的條款,而這一過程可能引發嚴重的問題。如果英國脫離歐洲,倫敦金融城就沒辦法保持其原有的影響力,但從經濟平衡的角度來說,這可能不是一件壞事。 英國將不得不按照大多數歐洲懷疑論者所提議的那樣去做,盡管他們往往只是含糊不清地提出要發展與新興經濟體的貿易關系。但要這樣做的話,它就必須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與現在的情況相比,變得不再那么保守、那么迷戀傳統。它必須持一種更具世界性的、更加外向的態度。無論從統計數據還是從其對英國的經濟價值來看,移民問題不是沒那么重要,而是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這一展望并非沒有誘人之處,它建立在當代現實狀況的基礎之上。在那些鼓吹退出歐盟的人當中,至少有些人心目中對英國的未來懷有這樣的想法。然而,大多數歐洲懷疑論者心中想象的卻與此接近不同。他們想象的未來圖景是,英國以某種方式基本維持其現有影響力,甚至是獲得更大的影響力。他們對未來的展望是出于對失落的帝國的懷戀,而非受目前現實情況的驅動。他們有責任解釋清楚,一個與歐盟直接一刀兩斷的國家——如果向美國靠攏則會麻煩不斷——如何才能依然具有某種大國風范。 走出危機之后的歐盟會是怎樣的狀況?這暫時還不清楚。對于英國來說,等待某種合理且一勞永逸的辦法出現是專享明智的做法。畢竟,歐盟范圍內的全民公投總歸會在以后的某個時間舉行。英國將要面對的是一個更加一體化的歐盟,并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未來作出決定。無論如何,英國必須在適當的時候理順與其他歐盟國家的緊張關系。
中譯者序言…… 歐盟的改革盡管是塑造歐洲“命運共同體”的重中之重,但除此之外,其他各維度上的調整和改革也不可忽視。為此,吉登斯在一系列政策層面為歐洲的發展建言獻策,它們構成了本書章之后的主要內容。主要表現在:,在嚴厲緊縮之后的政策取向上,創新適應時代需要的經濟增長思維。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給部分歐洲國家帶來了嚴重的打擊,迫使它們采取了極為嚴厲的緊縮政策。緊縮政策的實施盡管節約了政府開支,但社會開始走向動蕩,經濟增長和繁榮則遙遙無期。應當如何重歸增長和繁榮之路?時勢已無法再醞釀出當年的“馬歇爾計劃”,當前需要的是創新性思維。主要包括:對銀行資本進行正確重組、妥善控制主權債務風險、抵制金融投機和過度投資貸款、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地區經濟增長均衡化、回歸增長與低碳經濟攜手同行、盡可能增加工作崗位、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以刺激增長等。 第二,在福利國家改革的問題上,建立“社會投資型國家”?!案@麌摇痹浭菤W洲的品牌和驕傲,它被看作市場失靈的矯正力量、社會安全的國家保障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標志。但“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政策卻使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使人們形成依賴的心理,使資本變得依賴國家干預而非市場調節。如·奧菲(Claus Offe)所言,“盡管福利國家的設計旨在‘治愈’資本主義積累所產生的各種‘病癥’,但疾病的性質也迫使病人不能再使用這種‘療程’?!毕砣虻慕鹑谖C奪走了許多長期以來被看作是不證自明的福利,剝奪感、失望感和社會抗爭開始籠罩在歐洲上空,與之相隨的則是國家合法性的下降和社會動蕩。如何重塑歐洲社會模式?吉登斯對歐洲社會模式進行了比較,認為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德國、法國的社會政策比其他地區更加完善。從它們的經驗出發,他認為,福利國家重建的關鍵在于福利理念和福利制度的轉型,即實現從“福利國家”向“社會投資型國家”的轉變。社會投資型國家將把以前的“消極福利”轉變成“積極福利”,即從事后通過福利來收拾資本主義的爛攤子轉向事前預防爛攤子出現。比如,在時間取向上,社會投資型國家更多關注的是“未來”而不是已經產生的后果,“投資未來的重要性絲毫不亞于事后的再分配”;在思想取向上,注重增強人們的風險分擔意識、相互責任和相互團結意識;在能力取向上,關注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技能,提升公民的社會、經濟參與能力和追求健康充實生活的能力。 第三,在移民問題上,采取“跨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sm)的政策取向。全球化催生了舉世矚目的移民潮,歐洲則是國際移民的集中之所。移民盡管帶來了豐富的勞動力、多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也帶來了諸多社會問題。面對紛至沓來的國際移民,各種以“封閉”和“保守”為特征的社會思潮正變得盛行,部分國家甚至在不斷強化對邊境和移民的管控。但在吉登斯看來,重歸各自為政的傳統民族國家時代已不合時宜,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一個“超級多樣性”的時代。在這種時代,不同人種、信仰和生活方式交錯雜陳已成定局。移民的劇增曾催生了稍帶啟蒙色彩的“多元文化主義”,它主張不同文化都是平等的,應當彼此尊重、相互包容。但在吉登斯看來,多元文化主義的理念和政策已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因為它隱含的是一種文化“自由放任主義”精神,所因應的主要是互聯網普及之前的時代。同時,它主要站在主流族群立場上關心少數族裔的地位,并沒有真正貫徹族群平等的原則。針對當今形勢,吉登斯提出“跨文化主義”作為多元文化主義的升級版。從根本上說,“跨文化主義”的要旨在于:以當前所處的超級多樣性社會作為出發點,少數族裔與接收社群(主流族群)通過協調和對話以重建公共空間。吉登斯指出:“它所尋求的并不只是整合少數族裔,而是要為整個社會及其內部的不同社群提供統一的視角,以及一個鮮明的跨國視角?!? 第四,在氣候和能源領域,主張“非典型環保主義”政策。在吉登斯看來,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歐盟必須在氣候和能源領域扮演領頭羊角色。在這一方面,環保主義者所倡導的環保理念盡管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氣候變化問題的最終解決不可能依靠自下而上的生態主義運動,政府在其中應該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時,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也不能只盯著環境保護,而是必須平衡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和機遇,融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與經濟增長于一體。在2009年出版的《氣候變化的政治》一書中,吉登斯曾經系統地提出“氣候變化的政治”觀點,涉及“保障型國家”“政治斂合”“經濟斂合”“前置”“氣候變化的積極性”“政治超越性”“比例原則”“發展要務”“過度發展”“搶先適應”等十種政策主張。在本書中,作者延續了這些主張,但對歐盟的建議則變得更加具體,主要探討了以下問題:歐盟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完善歐盟碳排放市場所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歐盟在實現碳排放量、經濟繁榮與能源安全之間的協調發展方面所應采取的主要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來實現歐洲的經濟增長等。這些措施統合在一起,構成了吉登斯所說的“非典型環保主義”主張,即它們不是延續綠色環保運動那種分散的、自下而上的活動模式,但旨在實現與之相同的目的。 第五,在國際關系領域,在彼此關聯中形成對外戰略。美國、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家以及北約之類的國際組織是歐盟外交關系的重點,其中,與美國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是歐盟外交的重中之重。在這一方面,吉登斯的看法是,歐洲與美國當前主要是一種依賴關系,理想的格局應當是減少依賴,發展出建立在平等和合作基礎上的新型關系?!拔覀儦W洲應該設法建立起新型的跨大西洋關系。這一次,應該建立的是基于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而不是基于依賴的不穩定關系??绱笪餮笞杂少Q易區就是一個不錯的起點?!痹谂c北約的關系方面,歐盟必須把分散的軍事力量組織起來,建立起統一的歐洲武裝,同時加強與北約的合作,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機制以預測和管控沖突。在與俄羅斯的關系上,石油和地區安全是橫亙在這兩大政治主體之間的最重要影響因素。俄羅斯豐富的石油資源有效地分化了歐盟成員國的立場,克里米亞、烏克蘭的地位問題則造成了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尖銳對立。隨著俄羅斯不斷擴大其在歐洲的勢力范圍,歐盟內部必須加強團結以抵制其擴張??傊?,在吉登斯看來,歐洲安全應當掌握在歐盟自己手里,目前歐盟的優選問題在于,由于歐盟1沒有形成有力的領導和歐盟2的分裂性,歐盟至今沒有形成統一的安全戰略和建立統一的歐洲部隊。 總體而言,面對不斷深化的全球化浪潮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國際移民、氣候變化等問題,吉登斯沒有退縮和回避,而是堅定地從擁抱全球化的立場出發尋求問題的解決。他主張進一步提升歐盟的主權和加快一體化進程,形成一個更有能力、更有效率和更具合法性的歐盟;主張歐盟各國以創新性思維應對財政緊縮所帶來的問題,重振歐洲經濟;主張以“積極福利”來再造福利國家,實現社會政策的更新升級;主張以協商對話來解決移民問題,尋求接收族群與少數族裔之間的共識;主張以自上而下的政治方式來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雙贏的目標;主張歐盟與世界主要國家或者集團建立起合作和平等的外交關系。從這一角度而言,吉登斯秉持的是一種開放、開明的態度,順應了全球時代的形勢。鑒于保守主義思潮在當今部分國家正變得越來越盛行的事實,當今部分國家的領導者正越來越從“本國中心主義”的立場出發不斷推出種種逆全球化政策,吉登斯的這種立場和態度顯得彌足珍貴。 ……郭忠華
基本信息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 | 9787301307564 |
條碼 | 9787301307564 |
編者 | [英]安東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
出版年月 | 2018-02-01 00:00:00.0 |
開本 | 16開 |
裝幀 | 精裝 |
頁數 | 244 |
字數 | 205000 |
版次 | 1 |
印次 | 1 |
暫無商品評論信息 [發表商品評論]
暫無商品咨詢信息 [發表商品咨詢]